合肥滨湖湿地森林公园晋升“国家级森林公园”
发布日期:2014-01-17 作者/编辑: 浏览次数:2378
2013年12月30日,在国家级森林专家评审会上,合肥滨湖湿地森林公园全票通过21为专家评审,将晋升“国家级森林公园”。
1月3日,《安徽信息 要情专报》(第10期)刊载了《按照“世界眼光、国内一流”品质 包河区17个月建成国家级森林公园》一文,市、区主要领导做出指示,要求认真学习领会,进一步激发干事创业激情,加快“跨越赶超”步伐,为着力打造“全国一流省会城市标准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按照“世界眼光、国内一流”品质
包河区17个月建成国家级森林公园
在2013年12月30日国家级森林公园专家评审会上,合肥滨湖湿地森林公园全票通过21位专家评审,将晋升“国家级森林公园”,合肥也讲历史性地成为全国唯一一个中心城区同时拥有两个国家级森林公园的城市。这是我省区划调整、“生态强省”战略助推效应的生动体现,是合肥“大湖名城、创新高地”建设的重要成果,更是环巢湖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成效的集中缩影。
该公园地处合肥中心城区东南、巢湖北岸,距滨湖新城核心区和未来省级政务中心仅5公里,傍水依城,上风上水,是名符其实的“城市之肺”和“城市之肾”。此地自清朝以来,百姓围湖造田,导致生态环境日渐破坏。2002年,包河区大力实施退耕还林,万亩林区悄然形成。2012年8月,包河区积极响应“生态强省”战略和环巢湖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将公园建设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一号工程,作为惠及全市人民的民生工程,奋力打造环巢湖绿色明珠。2012年10月1日,公园一期建成开放;2013年5月1日,公园二期对外开放。评审会上,专家组一致认为,合肥滨湖是我国首个在退耕还林工程基础上经科学合理生态修复取得突出成效而建立的国家级森林公园,尤其位于省会城区,生态和社会意义特别重大。
一、突出生态自然,打造城市生态修复的新范例。以生态和自然为公园建设最高宗旨,大力实施丰富植被、恢复湿地等生态修复工程。高度重视改善林种单一问题,先后实施彩林叠嶂、林下植被、樱花谷、动物投放等生物多样化工程,植物种类由10多种增加281种。尽量减少施工面积和人工雕琢痕迹,对原有灌溉渠等人工设施,采用木桩护坡、去直成弯等“去人工化”措施,恢复自然河流形态。确需建设的配套设施,尽量采取环保材料和生态措施,生态公厕全部配套污水处理系统,实现达标排放、综合利用的目标。林区内服务驿站全部建成生态木屋,游步道采用生态路面和木栈道。大型配套、餐饮、停车服务等项目全部布局在林区之外,严控体量和外观,使其与生态环境相适应。公园建设以来,已有千余批次全国各地考察团前来参观考察,平均每天接到2-3批次已成常态,该公园是国家林业局积极倡导的城市生态修复新范例。
二、坚持规划先行,打造环湖生态旅游的绿明珠。按照“世界眼光、国内一流”品质要求谋定后动,先后引进北京笛东、武汉大学、南京大学、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省建筑设计研究院等10多家专业设计团队,参与总体规划以及景观设计、林下植被、林相改造、活水净水、旅游策划、建筑设计等专项规划设计。考虑到公园水域面积占林区面积的24.5%,公园突出“安徽省内唯一的万亩城市水网森林”特色定位,围绕环巢湖生态文明示范区和环巢湖国际度假旅游目的地建设,建成自然生态和历史人文2大主题游览区、12大景观、2大观景平台。集水网森林、城市森林、文化森林于一体,城、湖、岛、山、河、桥、路、林“八种景观”交相辉映。开园15个月以来,累计接待游客260万人次。距东南大学与合肥市城调队联合调查,游客对公园的综合满意度达到91.54%。
三、注重学习超越,打造全省绿道建设的示范区。公园建设中,始终等高对接,注重学习借鉴先发地区成功的建设案例。例如,学习广东绿道建设经验,规划建成安徽首个三级绿道和三级驿站体系,打造全省绿道建设的示范区。三级绿道总长度为72km,其中,以及观光电瓶车道12km,二级自行车道和游船水道22km,三级木栈道和游步道38km。同时,布局三级生态驿站体系。一级驿站(总站)衔接公园内外,服务范围覆盖整个公园;二级驿站4个,主要提供导游、茶社、公厕、线路指导等服务;三级驿站13个,主要提供电瓶车、自行车、游船换乘。游客可以凭着绿道“一卡通”,畅游三级绿道,享受驿站服务。
四、秉承公益为本,打造市民生态体验的好去处。树立“生态为民建、让民享”理念,区委区政府研究决定,永久免费对市民开放,打造公益旅游项目,构建青年健身休闲、老年康体娱乐的重要载体。公园开辟公交专线,建成大型树阵势停车场,让城市走进森林、城市拥抱森林。打造生态教育基地,通过各种传媒平台,多层次、多形式宣传营销,提升公园知名度和影响力;通过搭建森林课堂、森林游乐区、森林文化馆等平台,弘扬生态文明,提高公众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和文化素质。
五、创新体制机制,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地。一是实行举区而为机制。搞规格成立去公园建设领导小组、公园管委会(副县级),区四大班子主要负责人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区委副书记担任管委会主任、建设指挥部指挥长。二是创新战时推进机制。创新“一部两办”公园建设指挥部体系,实行现场调度、每日调度、每日短信直报,创新招投标、跟踪审计和纪检监督等管理制度。三是强化资金保障机制。制定公园建设和管理工作相关政策意见,积极争取中央和省市财政资金,加大区财政投入,通过滨投集团融资、国开行贷款、招商引资等多方筹集资金,目前已投入2.5亿元,未来5年计划投入不少于10亿元。四是探索市场运营机制。由区国有独资企业滨投集团专门组建印象包河旅游公司,负责公园运营管理。增强园区自我造血功能,在林区之外适度建设商业配套设施,同时开发巢屋咖啡等一批特色旅游产品,提供观光电动车、自行车、游船等有偿服务,既满足游客多样需求,又逐步实现投入与产出的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