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终如始 莫负初心

发布日期:2019-04-09 作者/编辑: 浏览次数:4

       明代冯梦龙在《醒世恒言》中,有一个故事颇耐人寻味:唐朝有个薛录事因病发高烧,梦见自己化成一条鲤鱼,忽见一渔翁在船上垂钓。薛录事明明知道鱼饵里藏有吊钩,但终究难以忍受鱼饵的诱惑,咬到了鱼饵,被渔翁钓了上来,后悔晚矣。正所谓“眼里识得破、肚里忍不过”。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全党从转变党的作风入手,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已经取得卓著成效。但正如党的十九大报告所提到,全面从严治党依然任重道远,党的自身建设中许多深层次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其中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在我们工作的很多方面依然明显存在。全党即将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正是紧紧扭住转变“四风”这个要害,进一步端正广大党员干部的政绩观事业观,不采华名、不兴伪事,一切着眼于实际、着眼于落实、着眼于长远,时刻牢记共产党人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和使命。

        然初心易得,始终难守。多少党员干部在从政之初都是抱着“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这样的“初心”开始自己的为官之路,遵规守纪、廉洁自律,不敢越雷池一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从而赢得组织信任、群众支持,逐步走上领导岗位。然而随着时间推移和环境变化,少数党员干部在走上位高权重的领导岗位之后入党初心蒙尘积垢,公仆情怀日渐消散,与群众联系越来越少、距离越来越远、感情越来越淡,对金钱美色从心怀不安到半推半就、从犹豫不决到欣然接受,最终在无法自拔中逐渐走向违纪违法的泥沼深渊。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如果选择了正确的事,就一定要坚持到底。通往成功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走这条路的人必须有耐心和毅力,面对非议、挫折要坚持再坚持,才有可能到达目的地。工作和生活中,随着我们周围事物和环境的变化,我们不可避免地,要改变自己的一些看法,对人对事,尤其是面对现实的时候,很多时候,必须要妥协。而执着是什么,执着是无论我们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对每一个共产党员来说,就意味着不能忘记最初立下的最质朴的誓言。无论身处何种时代,无论面临何种考验,来自入党誓词里的那些承诺,都应当深深印入脑海、记在心间,化作一言一行。

        不负初心,要敬终如始遵规守纪。从“三严三实”、“两学一做”到“讲严立”专题警示教育,再到即将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专题教育,由关键少数到全体党员,“学”贯穿始终,“做”是关键点。遵规守纪,不是一句空谈口号。只有让遵规守纪成为党员干部的一种修养、一种境界、一种操守,才能手握戒尺,心存敬畏。唯有紧紧扭住作风建设不放,把严的意识真正立起来,把严的规矩真正建起来,把严的风气真正树起来,才能不断巩固和拓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成果,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不负初心,要敬终如始勇于担当。担当大小,体现着党员领导干部的胸怀、勇气、格调,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新发展,必须要勇于担当,敢于负责,才能体现出一个共产党员的宗旨意识,才能体现出个人的素质和品质,才能真正做到不负于党和组织,无愧于广大人民群众。习近平总书记讲“三个区分开来”,强调:“干部干部,干是当头的,既要想干愿干积极干,又要能干会干善于干,其中积极性又是首要的。”笔者理解就是要保护鼓励干部要敢做敢当、敢于创新。勇于担当,就是要不找借口,敢于触及矛盾,勇于承担责任。

       不负初心,要敬终如始砥砺前行。砥砺前行要有“君子强学而力行”的实干精神。在改革发展的时代洪流中,做勇于担当的“实干家”、敢于拼搏的“开路人”。要有坚强的定力、恒心和毅力, 以 “功成不必在我”和“功成必须有我”的政绩观,心无杂念抓发展,聚精会神谋干事,在干事创业中释放出正能量,在干事创业中赢得主动权。焦裕禄“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谷文昌“不带私心搞革命,一心一意为人民”,杨善洲“干革命要干到脚直眼闭”...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在中国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之路上,唯有不忘初心,敬终如始,才能在圆梦征程上赢得民心、一往无前。(摘自合肥市纪检监察网站

X